当前位置: 首页 > 体系认证 > iso45000 >

iso45000

ISO45000认证应急预案的构成

发布日期:[2020-09-12 16:48] 点击率:

应急预案的构成要素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般包括八大部分和28个要素
(1)基本内容,包括:

①应急预案发布令:宣布预案生效,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②应急机构署名页:应急相关部门及负责人签名。

③预案分发记录页:预案接收部门签字。

④预案修改记录页:修改人签字。


⑤术语与定义等。
(2)方针与原则。阐明应急救援的方针与原则,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列出应急预案所针对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类型、适用的范围和量化的救援目标。

(3)危险辨识与评价。确认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地点、确定灾害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重要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根据火灾种类和后果严重度,确定预案编制的级别、地理、人文(人口)、气象等信息、城市消防布局及交通情况,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等,形成附件。

(4)应急资源评价。分析和评价目前企业和社会应急活动中可以使用或可以调动的消防资源,包括应急力量(人员)、应急设备(施)、物资等;基本应急装备,如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照明工具、防护工具、专用应急救援装备,如消防、医疗等,形成附件。

(5)应急机构与职责。明确应急救援过程中各个特定任务的负责机构及其职责、明确应急反应总负责人,以及各部门的负责人及其职责、本区域以外能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职责、明确政府和企业在灾害应急中各自的职责、形成附件。特定任务包括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专业救援队伍、报警、通讯保障、救援设备和物资保障、警戒与治安、人

(6)应急机制。按灾害的严重程度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和程序、统一领导、统一指群疏散、医疗、信息发布与公共关系、救援专家组等。分级响应、资源共享、全体参与、预测预警机制、应急决策协调机制、应急公众沟通机制、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应急资源征用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对各应急机构的应急行动与协调活动进行总体规划并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7)法律法规要求。明确列出国家、省、市涉及应急救援要求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形成附件。

(8)应急救援设备(施)、物资。准备用于应急救援的机械与设备、监测仪器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办公室等保障物资等。列出有关部门,如企业现场、武警、消防等部门可用的应急设备、定期检查与更新。列出存放地点及获取方法,形成附件

(9)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对应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确保合格者上岗、描述每年的培训计划,描述对现场应急人员进行培训的频度和程度等。

(10)预案演习。描述预案演习的目的,制定每年演习计划,各应急方参加预案模拟演习,描述对演习结果的评价,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11)公众教育。为确保公众了解如何面对应急情况所采取的周期性宣传以及提高安全意识的方法与措施。宣传潜在危险的性质、疏散路线、报警和自救方法、了解各种警报的含义、应急救援的有关程序的知识。

(12)应急救援互助协议。描述与临近企业、消防、医疗、检测、武警、临近城市或地区建立的互助协议、社会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物资供应企业的互助协议、形成附件。

(13)报警程序(由下到上)。确定报警的机构及原则、确定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确定24h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制定报警信息单,详细记录事故情况,如火灾地点、类型、燃烧物质、伤亡情况、影响范围、事态控制情况等。

(14)警报和紧急公告(由上到下)。警报和紧急公告的机构和标准原则,明确向公众报警的标准、方式、信号等,应明确各种警报信号的不同含义,协调警报器的使用及每个警报器所覆盖的地理区域,重要的公告信息(包括健康危险、自我保护、疏散路线、医院等),特殊情况下警报,包括警报的盲区、特殊需要的人群及地点、使用机动方式协助发出警报或逐家通报等。制定标准化或填空式公告样本。

(15)指挥与控制。建立协调总指挥、现场应急抢险指挥、建立现场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对火灾进行初始评估,确认紧急状态,有效地确认响应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响应等)和抢险救援行动指令,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和应急行动的优先原则,指挥和协调现场各救援队伍的救援行动,合理高效地使用应急资源等。

(16)通讯。应建立应急救援过程中保证各部门通讯网络畅通的程序、规定所需的各类通讯设施,确保通讯器材完好、维护通讯系统、设立备用通讯系统。

(17)人群疏散与安置。确定实施疏散的紧急情况,明确可授权发布疏散居民指令的机构和负责人,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安全庇护场所的规定,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需要的疏散时间,可利用的时间,风向等环境变化,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问题等。做好疏散人群的生活安置,保障条件。明确负责执行和核实疏散居民(包括通告、运输、交通管制、警戒)的机构。核查疏散人数,记录疏散情况。临时安置场所的管理和运转负责部门。临时安置场所的食品、水、电力、医疗、消毒、治安等的安排。临时安置场所的标志。

(18)警戒与治安。确定警戒的机构和职责。应制定火灾现场警戒和管制程序,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畅通。交通管制、路口封锁、指挥中心警戒、火灾现场警戒、制定对特殊设施和人群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学校、幼儿园、残疾人等)。确定决定终止保护措施的情况和规定。

(19)医疗与卫生服务。医疗资源的数量、规定紧急医疗服务的组织,伤员的分类救护和转送方法。抢救药品、医疗器械。消毒、解毒药品等。急救点设置,死亡认定与处置,医疗人员应经过培训并掌握对火灾受伤人员的正确治疗方法等。

(20)现场监测、事态监测。建立对火灾现场及场外监测和评估的程序,为现场的救援决策提供支持。现场监测包括火灾的规模,事态的发展趋向、伤亡情况、危险物质的浓度及扩散状况等。

(21)现场抢险与控制。现场抢险的目标和原则,操作程序,人员的要求,物资、设备的要求。针对特殊的风险如危险化学品事故、火灾等,需进一步制定详细的抢险程序和方案,包括使用特殊的应急救援人员、专家、技术、方法、材料、设备等手段达到控制和消除事故目的。

(22)应急人员安全。为保证应急人员在抢险中免受伤害,应建立进入和离开火灾现场的相关程序,保证其安全。内容包括进入和离开现场的标准程序,进入和离开现场的报告规定,进入和离开现场的登记规定,应急救援人员的清点规定,消毒程序,安全与卫生设备的正确配备,个人安全预防措施等

(23)环境保护。对可能使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火灾,应建立环境保护程序。控制环境污染扩大的方案,及时清除污染、对环境污染水平的监测,对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损害的污染通告等

(24)信息发布管理。明确应急救援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接触的机构和发言人,准确
发布火灾信息、明确信息发布的审核、批准程序和格式、准确通告火灾发生、救援及人员
伤亡情况、为公众了解防护措施、查找亲人下落等有关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25)应急救援资源管理。应制定应急救援过程中各种应急资源供给程序,保证应急资源及时合理的调配与高效使用,内容包括应急资源供给的机构,应急资源调用指令的响应,应急资源供给的记录,应急资源快速运抵现场的要求,应急设备的及时回收与清点等。

(26)现场恢复与事故调查。应制定现场恢复程序,保证避免现场恢复过程中不发生危险。开展事故原因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和证据。内容包括明确决定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的机构和负责人。宣布应急取消的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现场清理和环境影响区域的污染消除与连续检测要求,火灾调查与后果评价。

(27)应急预案维护和改进。应建立应急预案制定、修改(修订)、审核、批准和发放的程序,保证预案的及时更新和有效性、应经常检查和修改的信息。应急人员的身份和电话,高层楼宇中易燃品的名称、数量、性质及所处位置,楼内通道、周边交通的变化。应急服务组织,应急资源的变更等。根据演习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不断修订完善应急预

(28)支持附件。包括危险分析附件,危险研究方案,预防控制措施,灾害保险方案,案的内容通讯联络附件,法律法规附件,应急资源附件,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附件,技术支持附件(危化品数据库等),互助协议附件,技术专家附件,各种表单,其他支持附件。

Online customer Service Software
Online Customer service System